新闻动态
2025-10-12 13:34 点击次数:126
晨读
百年工运人物记
第十七期
马万水:永争先进的“矿山铁人”
在河北宣化庞家堡龙烟铁矿分公司广场南侧的半山坡上,坐落着全国劳动模范马万水的塑像。
庞家堡龙烟铁矿1080平峒,俗称“北口”。马万水纪念馆供图
马万水,1923年生,河北深县(今深州市)人。1936年,他来到北京隆顺油柴局当学徒,6年后,转入北京门头沟煤矿当矿工。新中国成立后,马万水因技术突出,被抽调到河北龙烟铁矿任掘进五组大队长兼技术指导。
展开剩余68%龙烟铁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恢复生产的大型铁矿。当时,龙烟铁矿巷道坍塌,蒿草丛生。马万水带领工友在废墟中找来几根生了锈的凿岩钢钎和锤头,砍了几根树干当锤把,肩扛手抬运碴,开始了第一班生产。那时,马万水常常白天上班,晚上做“老师”,亲自给工友们把钎、扶锤、讲窍门。有时,技术生疏的工友没准头,一锤砸在他手上,他也总是没事儿似的笑着说:“不疼,继续打!”
1950年6月,马万水率领的掘进五组,用铁锤、钢钎创造了全手工操作、独头掘进月进23.7米的黑色金属矿山掘进全国新纪录。为此,该组被正式命名为“马万水小组”。
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马万水逐渐意识到,加快矿山建设,光靠拼体力是不行的,必须把苦干、实干和巧干结合起来。
1954年,“马万水小组”承担了开凿庞家堡矿第一平峒的任务,经过反复推敲,马万水提出了“平巷掘进一次推进法”,大大提高了平峒掘进速度;1958年初,“马万水小组”在巷道施工时,遇见了罕见的坚硬岩石——大白石英岩,他带领工友们反复研究、认真摸索,利用岩石的节理、层理和裂隙,创造出了十多种不同的“掏槽法”,令工程难题迎刃而解。
“马万水小组”工人使用凿岩机施工作业场面。马万水纪念馆供图
在马万水的带领下,“马万水小组”在不断创新中壮大。小组刚成立时只有18人,1956年增加到100多人,先后进行了数百项工艺技术革新。马万水带领掘进队成为全国黑色冶金矿山乃至全国冶金战线学习的榜样。
由于常年劳累过度,1961年8月12日,马万水因病逝世,年仅38岁。在生命最后之际,他仍对矿山生产念念不忘,嘱托工友们:“要永远争先进,把党给咱们的红旗保持住。”
,阅读更多
晨读·百年工运人物记
【晨读·百年工运人物记】
音频合集
获取教程如下↓
1
第一步
点击【发消息】
2
第二步
先点击左下角小图标
在对话框输入文字:工运人物
3
第三步
点击发送
发布于:北京市上一篇:欧元兑挪威克朗(EUR/NOK)下跌0.3%,报11.8902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十一选五彩票要停售么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